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一心三力”助力线上教学 ——经管学院王炳成老师《创新管理》网络授课的体会

为了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保证教学进度不受疫情影响,很多学校开启了网络授课模式,但如何提高线上课堂的教学质量却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诚然,自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化所学知识,但自学毕竟替代不了讲授,否则教师的重要意义便难以体现了。既要保证教学进度,又要保证课程的效果,就必须做到教师、工具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协同配合。

一、精选网课工具,确保线上教学顺利进行

在教师与学生都已做好准备的前提下,必须选择一个稳定有效的网络教学工具。在开课前,我首先针对网络教学工具进行了调研,通过对不同网络教学软件进行比较,同时借鉴高中、初中老师们的先期经验,选用了性能稳定、互动性好的“钉钉”作为《创新管理》线上课堂的教学工具。该工具允许上百名学生同时在线,画面稳定、声音清晰,与学生即时互动几乎不存在卡顿,尤其是屏幕共享功能,既可以把老师的电脑画面传递给所有的学生,必要时,也可由任何学生发起屏幕共享,将学生的屏幕共享给所有人,能够确保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二、创新教学方式,确保教学效果

在解决了网络教学工具后,如何使知识有效地从教师传递给学生便成了问题的关键。由于是网络教学,相对于传统面授存在诸多劣势,如教师无法随时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等等。总体而言,网络教学更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导致学生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低下。基于网络教学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在《创新管理》的教学中采用了“一心三力”的教学方式。具体而言,就是:多用鲜活的现实案例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趣用视频连线互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活用个人案例展示以训练学生的“分析力”,借用现实问题困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1、多用鲜活现实案例,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无论是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还是网络视频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避免课堂冗长“说教”、无趣的“重复”和烦人的“啰嗦”,关键在于如何唤醒学生学习的自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无此前提,任何手段都收效甚微,正所谓“能把牛头按到水里但不能逼着牛喝水”。

实际上,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大学生们是充满了求知欲的,是愿意探求新知识的,是对现实热点感兴趣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把我国轰轰烈烈的创新实践与教学相结合呢?基于这一想法,我们精心准备了《创新管理》课程的内容,涉及到淘宝、拼多多、京东等电商行业的分析,今日头条、抖音、网易云音乐、B站、爱奇异、优酷、知乎、百家号等内容行业的分析,NokiaMicrosoftIntel如何失去移动互联市场的分析,当年明月、流潋紫与王小波的时代比较分析,海尔、海信、长虹等传统电视机制造业面对乐视等交叉补贴商业模式的策略分析等等。

动机心理学中的期望价值理论指出,对某一任务的期待及对这一任务所赋予的价值决定了个体是否有积极的意愿参与该任务。鲜活的现实案例含有丰富的学习价值,唤起了大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原本只有53名学生选了这门课,而实际听课的学生数为61人,即使告诉学生们没有选课的学生并无法获得学分,也没有一个学生选择退出,这表明很多学生的学习目标早已从“任务导向”转换为“兴趣导向”,课程参与意愿较为高涨。

2、趣用视频连线互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无论课程准备如何充分,教师讲课如何卖力,面对电脑的那种疲劳感,尤其是每天多堂课连上所形成的疲惫感,都难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如一。因此,我们在视频教学中采用了连线互动、回答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驱赶疲劳。Hider的认知平衡理论指出,人们总是追求内部认知系统的平衡与和谐。当其他同学都在积极互动时,性格内向或是互动意愿较低的同学会受其他同学的影响而陷入认知失衡。为了消除认知失衡带来的紧张感,同学们会在其他人的“带动”下,努力参与连线互动,以此来寻求认知平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们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其中。

3、活用个人案例展示,训练学生的分析力

传统的讲授法无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被动地接收课堂信息,难以使学生将相关信息尽快的转化为知识,而亲身参与其中则是一条重要的知识转化途径。Collins的互动仪式链理论认为,个体之间的互动仪式能够推动情感交流、知识互换,最终能够转换为社会进步的动力。在《创新管理》课程中,我们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准备一个国内外创新的案例,并按要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做成PPT,每人有十分钟的时间通过屏幕共享进行展示,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为了增加大家的积极性,课程规定,前面同学讲过的案例后面的同学不能重复,若已经重复,后面的同学则必须更换。这样既增加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训练了学生们的实际问题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材料组织能力,同时,通过不同案例的分析与展示,也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面。

4、借用现实问题困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目标导向理论强调动机与目标对个体行为绩效的重要意义,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教学目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成就感,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创新管理》课程中,我们针对现实的创新问题,让学生们相互讨论,提出各自的见解。例如,我们在教学中使用了“钉钉”,但实际上“钉钉”这几年来一直在向微信学习,但却始终难以获得与微信相当的市场影响力。疫情使得“钉钉”有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疫情过后呢?如何留住当前这些使用“钉钉”的用户,让他们在疫情过后会继续使用“钉钉”,而不是又回归微信?这个问题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大家“百花齐放”,给出了多种方案。再例如,传统纸媒(PGC)面对今日头条等新媒体(UGC)纷纷败下阵来,不断的停刊,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新媒体为什么能成功?如何让传统媒体人走出困境?传统纸媒的出路在哪儿?这些问题激发了同学们的问题思考能力与创造力,最终给出了各种新颖的策略。

运用“一心三力”的教学方式,《创新管理》课程教学过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授课方法,以期获得更好的课程教学效果。


发布日期:20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