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古树新枝,e路猕香”实践队:猕香飘千里,乡村焕新机
为积极响应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7月17日至7月19日,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古树新枝,e路猕香”实践队前往烟台市海阳市二十里店镇邵伯村开展“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共同探索邵伯村软枣猕猴桃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
7月17日,实践团队首站抵达邵山庄新村党群服务中心,与邵伯村妇女主任祁永庆进行交流,系统了解该村经济发展概况,实地考察了邵伯村文化馆,切身感受当地浓厚的文化氛围。馆内陈列的剪纸、篾编、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品,展现了村民精湛的民间技艺;富硒软枣猕猴桃、优质海产品、特色粮米等农产品,彰显了村庄的产业优势;村企合作开发的猕猴桃酒、冻干制品等深加工产品,更体现了产业链延伸的创新实践。
随后,实践团队实地走访了邵伯村便民服务大厅、软枣猕猴桃特色产业合作社办公区及规划中的电商中心等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通过采访调研,团队初步掌握了该村以合作社为经营主体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运作模式,并就软枣猕猴桃市场拓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为后续深入开展“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提供了实践依据。
7月18日,在妇女主任祁永庆引导下,实践团队参观了邵伯软枣猕猴桃产业园,现场观察了软枣猕猴桃种植情况和培育技术设施。
调研发现,邵伯村已初步构建起软枣猕猴桃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一方面联合周边村镇建立规模化种植基地,配套建设现代化气调库和标准化分拣包装车间;另一方面与镇域深加工企业开展合作,开发出猕猴桃酒、冻干制品等系列产品。在营销端,该村通过举办特色采摘节等农旅融合活动拓展消费市场,并依托小规模冷链物流实现优质鲜果直供商超。
但是,当前软枣猕猴桃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由于村内老龄化现象严重,导致劳动力资源匮乏,尤其在采摘、分拣等关键环节以及网络营销等新兴领域,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其次,受限于资金投入不足,相关生产设备购置、厂房建设等基础设施难以完善,严重制约了产品深加工和物流销售体系的规模化发展;此外,现有政策支持在覆盖范围和实施深度方面仍有待加强。
针对上述问题,实践团队通过访谈和实地调研,系统梳理了产业发展现状,并基于专业知识提出了促进校企合作、加强职业培训等解决方案和建议。
7月19日,实践团队进入调研收尾阶段,将调研重点转向农户访谈与村容村貌考察。在系统梳理访谈提纲后,团队成员分组开展实地调研。通过与农户交流,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他们对产业发展的期待——相信随着软枣猕猴桃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必将吸引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创业就业。
通过实地考察村庄建设、深入调研产业发展现状、广泛走访当地村民,实践团队深切感受到邵伯村蓬勃发展的生机活力。此次调研收集整理了丰富的一手资料,为后续开展特色产业宣传推广和制定发展建议奠定了基础。团队成员将充分运用调研成果,把在邵伯村的实践见闻、调研思考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以青年之智、青年之力助推特色产业发展。(通讯员:王元芳 于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