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暑期三下乡|“传薪视界实践队”开展青岛贝雕非遗文化短视频传承主题调研

系统挖掘贝雕技艺的历史底蕴与当代价值,以镜头语言助力非遗技艺传承。7月18日至7月20日,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传薪视界实践队”开展青岛贝雕非遗文化短视频传承主题调研

7月18日,在朱晓蕾经理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前往青岛贝雕艺术馆进行参观学习。艺术馆展厅内,各类贝雕精品琳琅满目,大型贝雕屏风《万里长情》以精湛工艺复刻长城雄姿,巧妙运用贝壳天然色泽还原历史厚重感;展现青岛地域特色的《青岛风光》通过螺钿拼贴工艺,生动呈现出海滨城市的灵动之美;融合现代设计理念的贝雕首饰系列作品,诠释了传统工艺与时尚元素的创新结合。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青岛贝雕精选本地扇贝、鲍鱼壳等原材料,经过选料、设计、雕琢、抛光等30余道严谨工序精制而成,其中“点螺”“平磨”等传统技法尤为精湛,能使普通贝壳呈现出堪比玉石般的温润光泽与独特质感。

随后,实践团队深入贝雕制作工坊进行实地观摩。老师傅们手持特制镊子,将细如发丝的贝丝精准拼贴成牡丹花纹,后经抛光打磨呈现出绸缎般的光滑质感,令团队成员真切体会到“慢工出细活”的匠人精神。

下午,实践团队与朱经理就贝雕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展开交流,其间谈到,由于学艺周期长、经济效益有限,年轻人从业意愿低迷,导致这项非遗技艺正面临断代风险。实践团队在认真记录贝雕工艺中独特的“海洋文化符号”的同时,更深刻认识到,未来的短视频创作不仅要展现工艺之精巧,更要深入挖掘匠人背后的坚守故事,传递这项传统技艺所承载的城市记忆与文化情怀。

7月19日,实践团队参与了贝雕制作体验,朱经理为成员准备了精选的扇贝、鲍鱼壳原料及全套制作工具,指导大家分组制作星形与心形贝雕发卡。通过亲身体验,团队成员认识到,工匠们看似行云流水的操作背后,实则是经年累月的技艺磨砺和经验积淀。

7月20日,实践团队与贝雕传承人王冰围绕贝雕技艺传承现状与创新发展开展交流。王师傅谈到,贝雕创作首重设计,必须统筹考量材质纹理、天然色泽与文化意蕴的有机统一,贝雕作品正从传统的商务礼品领域向大众消费市场拓展,特别是借助新媒体传播,不仅吸引了年轻群体的广泛关注,更通过体验式消费培育了新生传承力量,为这项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开辟了新路径。

本次调研,实践团队系统梳理了青岛贝雕技艺的历史渊源、工艺特色及传承现状,通过实地考察与深度体验,切身感悟到传统工艺所蕴含的匠心精神。基于调研成果,实践团队计划创作系列主题短视频,搭建多元化传播平台,全面呈现青岛贝雕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通讯员:连明志 王福欣 刘星 于鹏伟


发布日期:2025-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