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经济管理学院“六汪镇乡村振兴服务队”探寻乡村振兴密码
7月18日至7月21日,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六汪镇乡村振兴服务队前往黄岛六汪镇开展“汇聚知行微光,共绘沃土新卷”实践活动,挖掘乡土潜力,在产业中探寻乡村振兴密码。
图1.团队成员与讲解人员合影
以文化赋能,激活乡村治理与产业活力
7月18日,实践团队首站走进融合富民中心,戴新振老师为团队成员详细解读了农村产权交易流程,以及“德育乡村”治理模式;在非遗记忆体验中心,油画、皮影等非遗技艺与传说交相辉映,先辈智慧鲜活呈现在团队成员眼前;在乡村振兴主题馆,团队成员借助沙盘系统了解了六汪镇产业布局,明确了乡村振兴调研方向。
图2.团队成员参观皮影技艺
图3.团队成员观看乡村振兴主题馆简介片
随后,实践团队深入店子村华之冠葡萄庄园进行调研,当地农户详细介绍了优质葡萄品种选育与现代化种植设施的应用,阐释了现代农业科技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赋能作用;在悬泉村共享茶舍,团队成员通过参与茶叶采摘、观摩传统制茶工艺等环节,切身感受到乡村特色产业精细化、专业化的发展路径;在祝兹陶瓷工坊,系统考察了陶瓷制作的全工艺流程,从原料制备到高温烧制,深刻领悟到传统工艺与汉文化元素创新融合所彰显的文化传承价值。在祝兹陶瓷工坊创立人陈绪彬老师的专业讲解下,团队成员既梳理了当地历史文化与现代产业发展的交融轨迹,也了解了旱稻育种技术的最新成效。最后,在塔桥村农文旅融合示范区,成员们实地考察了“特色农业+萌宠经济+亲子游乐”的创新发展模式,切身感受到乡村新型消费业态的蓬勃活力。
图4.农户为团队成员讲解葡萄种类
图5.戴新振老师讲解茶叶品种
图6.制作陶瓷
图7.陈绪彬老师讲解陶瓷历史演变
以科技驱动,挖掘农产业发展潜力
实践团队聚焦农业探索,前往屯里村肉牛养殖合作社,了解到“五统一”管理模式的规范性和高效性以及养殖技术与市场策略,深化了对养殖产业的认知;在李家阿洛村中药材科技小院,种植人员刘德禄向团队成员讲解了药材知识,并介绍了从田间到加工的全流程,进一步拓宽了成员们的农业视野;走进金牛湖村红薯全产业链综合体,速食线生产与销售布局、以及红薯主题工坊等延伸项目使团队成员直观感受到产业多元发展潜力。
图8.肉牛养殖合作社
图9.种植人员刘德禄讲解药材功效
座谈交流,共绘乡村振兴新篇
实践尾声,团队开展座谈会对本次实践活动做出交流总结。成员们分享了两天感悟,聚焦创新管理、市场拓展等经验,为农业发展提供借鉴;同时围绕六汪镇未来发展,从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拓展销售渠道到发展农业旅游,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图10.开展座谈会
此次实践,乡村振兴服务队深耕六汪镇,从文化传承到产业实践,从农业科技到发展规划,全方位探索乡村发展途径。在乡土调研中积累经验、凝聚智慧,以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也为后续探索乡村发展模式、助力产业升级筑牢基础,书写更多乡村沃土新篇。(通讯员:王俊杰 于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