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数智慧农实践队”追溯农业发展脉络,汲取科技创新力量
7月30日至8月2日,经管学院“数智慧农实践队”前往潍坊寿光开展实地参观与调研,开启农业科技与文化探寻之旅。
7月31日,团队成员前往寿光博物馆进行调研。在参观过程中,团队重点考察了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脉络与科技创新历程,并深入探讨了以蔬菜博物馆为载体,推动科普教育、科技推广与产业融合的创新模式。
7月31日团队成员前往寿光博物馆,队员们对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脉络、科技创新历程进行了重点关注,并探索以蔬菜博物馆为载体的科普教育、科技推广、产业融合新模式。
实践队按照序厅、古代历史区、蔬菜大观区、科技创新区、展会文化区、蔬菜与饮食区等板块的顺序进行参观学习。步入序厅,队员们立即被场地中央刻有“菜”字样的金色立柱吸引,该立柱向参观者表示蔬菜产业对寿光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古代历史厅,队员们通过古老的农具、珍贵的档案照片以及蔬菜品种的进化模型,深刻感受到寿光从传统农耕走向“中国蔬菜之乡”的艰辛与辉煌。从各式青铜器到近现代农业用具,寿光蔬菜产业穿越千年的历史此刻浓缩在该厅。讲解员重点介绍了寿光率先使用“冬暖式蔬菜大棚”对全国蔬菜产业的意义,其技术推广对中国乃至世界设施农业产生了深远影响。队员们认真记录,不时提问,思考技术创新如何驱动产业变革与区域经济崛起的历史逻辑,让同学们真切触摸到寿光蔬菜产业从落后产业“泥腿子”转化为科技致富“金饭碗”的科技密码与文化底蕴。
7月31日下午,实践队首先抵达寿光市蔬菜产业协会办公驻地。讲解员首先向同学们介绍由蔬菜协会主持构建的区域性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运行机制。该平台整合了数百个传感器节点数据,无缝缝合了覆盖蔬菜基地的土壤墒情、光照强度等方面数据,提供环境实时监测、农业操作建议等服务,极大程度改变了过去农业发展依靠经验判断的局限性。
在蔬菜协会产业园中队员们参观了协会的展示中心,系统了解了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历程、标准化生产体系及品牌建设成果。介绍人详细介绍了协会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规范市场秩序、服务菜农等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
谈及寿光农业的数字化转型,讲解员介绍道,寿光近年来大力推动智慧农业发展,依托菜博会等平台,积极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通过建设智能温室、推广水肥一体化、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等措施,实现了蔬菜生产的精准化管理和全程可视化,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同时,利用数字化营销手段,如线上展会、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强了产业与消费者的互动。
下午实践队移步至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核心展区,在智能化馆区队员们近距离、全方位感受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渗透到蔬菜生产的各个环节。
8月1日,数智慧农实践队深入寿光蔬菜小镇核心功能区,先后走访智慧农业控制中心及数字技术集成展区,亲身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在蔬菜生产全链条的应用实践,探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蔬菜小镇讲解员接待队员并向队员介绍大厅内的动态数据大屏,通过动态数据大屏实时展示小镇的数字化运作体系。通过动态数据大屏,蔬菜小镇智慧控制中心能够实时收集寿光县域内接入数据控制中心农业生产企业的相关数据,并将各数据及时反馈到后台数据库,交由工作人员借助相关工具进行分析,帮助企业进行智慧决策。
在参观完动态数据大屏后,队员们与讲解员一道前往各场地。讲解员首先阐述由小镇主导构建的全域农业感知网络:数百个环境传感器实时采集土壤墒情、光照强度、温湿度等数据,同步至云端分析平台生成种植决策模型。"过去靠经验估测的灌溉施肥,现在由数据精准驱动。"讲解员现场演示操作指令如何直达田间智能设备。
讲解员提及,蔬菜小镇引入了智慧的光伏联动系统,配合AI预测算法,根据未来的光照强度预测,动态调节温室内的补光设备运行策略。
实践队亲身感知到智慧农业技术的纵深应用。队员们表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科技与农业生产的结合程度越来越深,未来将结合自身专业技能对智慧农业生产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如何优化技术扩散路径与商业模型,为农业数字化转型贡献青年方案。(通讯:孙小寒 刘欣宇 许潇川)